导航菜单
首页 >  沐鸣登录 >  » 正文

导演最难沐鸣手机app拍大屠杀场口 男角Dave拍完戏患创伤后压力症


 
导演最难沐鸣手机app拍大屠杀场口 男角Dave拍完戏患创伤后压力症


 
由荷里活「恐怖片工厂」Blumhouse炮製的《是夜尸了》(The Vigil)将于4月29日在香港上映,故事围绕犹太人的守灵习俗,凭着独特的文化背景,为毛骨悚然的故事带来新鲜感,获国际媒体一致好评。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电影,我们带来导演Keith Thomas及男主角Dave Davis的访问。
 
Q:拍摄过程是怎样?有特别难处理的场口吗?
 
Keith:我认为Dave的演出非常出色,沐鸣手机app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拍摄过程顺利,甚至没有场景被剪走,所有片段都有用在电影当中。创作阶段的挑战反而更大,譬如开场有幕大屠杀场口,我当初第一个想法是没可能拍得出来,因为电影拍出来一定会比真实事件显得廉价。令我绞尽脑汁。我们无法拍到集中营,却要在视觉和听觉上营造真实感。很多时当我们遭遇重大事件时,当下未必能清楚了解,过后所有创伤则会在记忆中浮现。我认为这些创伤扭曲变形了。对我来说,最困难的是如何透过这种心情来展现大屠杀的惨痛历史。
 
Dave:这是我自《哈姆雷特》以来最困难的演出,不仅要应付多种语言,还要面对製作独立电影的困难,以及在纽约严冬拍摄所带来的挑战,幸好过程充满乐趣和美好回忆,因此很难说哪些场口是最困难。对我来说,最难的可能是拍摄完毕后如何走出角色吧。经历一个半月的拍摄,故事和角色都扎根在我心中。花了多大努力投入,就要花多大力气摆脱。拍摄后,我患上了创伤后压力症,只能在首次观影前才搞得清楚自己是否恢复过来。这就是人处理创伤的经过,当我回看电影时,创伤伴随各种回忆和情感汹涌而来。
 
Q:拍摄电影的过程对你们有甚么影响?
 
Keith:有几个方面。首先,这次体验难能可贵,自己的创作跃上银幕,栩栩如生,令人鼓舞,亦展示了团体合作的成果。另外,过程中并非只有我在工作,而是集合了许多抱有相同热情的人一起工作,让我意识到这件事可以继续扩展和成长,这也是宝贵的一课。最后,我认为当你想实现某些东西,或是看到它的潜力时,如果你愿意坦诚与人合作,事情就能昇华至更高层次。
 
Dave:拍完电影后,我有全新体会。我了解到角色的经历和挣扎,以及犹太民族所经历的痛苦,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人,他们每天都以自己的方式与家人连繫,让我对自己的信仰和对犹太社群有新体会。我从主角雅科夫(Yakov)的性格中学到勇气,对我有很大帮助。
 
Q:《是夜尸了》的灵感来源?
 
A:灵感来自两方面:第一,我是狂热的恐怖片迷,第一次执导的电影,所以想拍摄题材与自己喜好有关,而且有新鲜感的题材。第二是市面还未有过真正的犹太恐怖片,那我就以犹太教以及看守尸体的守灵人作主题。剧本就要建基于犹太文化,以及强调角色的心理状态。我在犹太文化中成长,对神话和神学有莫大兴趣。守灵人这个概念一直在我脑中挥之不去,开始写剧本时,发现没人拍过守灵人,但明明这个设定很适合用来拍恐怖片。因此,我投入所有学过的知识,使故事尽可能贴近真实,同时保留恐怖气氛。
 
Q:你从哪裡汲取电影中恐怖场景的灵感?
 
A:我个人认为最可怕的场景来自噩梦。电影有一幕是雅科夫与他的精神科医生通电话,其灵感来自我高中时的噩梦:那时我与虚构的女友讲电话,尽诉心中情,但电话另一端的人回应时,彷彿就是我在说的人,还知道我的名字,我却突然意识到自己打错电话,惊醒后真的毛骨悚然,那感觉缠扰了我20年!
 
Q:听说你将会改编拍摄史提芬京的作品?
 
A:没错,这次也是与Blumhouse合作,原著是史提芬京的小说《Firestarter》,1984年曾改编作电影《凶火》,今次将是全新改编。这是我最爱的史提芬京小说之一,我亦很喜欢80年代改编的电影版,觉得今次可以注入更多新元素,希望今年内可以开拍。剧本由Scott Teems负责,融合了大家期待的惊慄元素,人头着火、脸孔融化,以及在压力和恐怖中挣扎求存的父女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