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确诊个案继续以双位数增长,须留院接受隔离的病人递增,为纾减公立医院病牀压力,医管局正研究将病情稳定的患者,转送至私家医院继续治疗。惟前线医生指,私院过往在流感高峰期只曾接收少量公院病人,其隔离设备亦有限,忧虑患者的病情一旦转差或须送返公院,运载病人的过程可能增加传播风险。传染病专家直言,私院于传染病防控的软硬件配套不足,院内爆发的风险不低,加上病牀数目少,徵用私院作二线隔离病牀的成本效益不成正比。比起向私院借牀,议员建议先用尽公营体系内的病牀作二线隔离。
记者林紫晴 李卓颖
本港昨日新增二十五宗新型肺炎确诊个案,累计达九百六十宗。据医管局资料,截至昨日中午,七百四十四人正接受隔离治疗,隔离病房使用率已达七成八,其中逾一百名病人正使用早前开启的第二线隔离病牀。外界忧虑新型肺炎确诊个案一旦持续急增,短期内公院的隔离病牀将超出负荷。为纾减病牀压力,沐鸣帐号注册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陞早前透露,局方正研究将病情稳定的患者,转送至私家医院继续治疗,惟医护界普遍认为成效存疑。
向私院借牀欠成本效益
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主席梁子超指出,判断病人是否可转到二线病牀,取决于其医疗或隔离需要,若所有病徵已消失,但病毒检测呈阳性,此类患者有隔离需要,把病人送往隔离设施便可;至于出现肺纤维化等「手尾长」的个案,虽未必须继续入住一线隔离病牀,但仍有医疗或复康需要,宜转往特别指定的医院。
不过,梁子超指出,私院向来在传染病防控的软硬件配套不足,可借用的牀位也不多,若将病情稳定或轻微的个案转院,有机会在私院内形成交叉感染,继而导致大型院内爆发,「向私院借牀的成本效益根本不成正比,背后的潜在风险和代价也太大。」医管局员工阵线主席余慧明亦忧虑,在运载病人转院的过程,反而可能增加传播风险。
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马仲仪表示,私院过往很少接收隔离个案,即使私院愿意接收病情稳定的新型肺炎患者,相信只佔很少数,对纾减公立医院病牀压力帮助不大,「接收一个隔离个案,即是要使用一间单人病房,成本好高。」中大医院行政总裁冯康认同,其尚未启用的医院内负压病房也为数不多,医管局以往建议私院将传染病个案转到公院,故普遍私院设施不足,「私院只能提供有限度的隔离病牀,惯常将怀疑个案暂时安排在隔离病房等转院。」
改划内科病房可省运输时间
事实上,医管局近年与两所私家医院协议,于流感高峰期转介公院病人到两院,以减轻公院负担。翻查立法会文件,一七至一九两个年度的流感高峰期内,医管局只合共将八十六名公院病人,转到两所私院接受治疗。立法会医学界议员陈沛然指,对照公院急症室一日接收数十名至百名病人,向私院借用数十张病牀,实际只是象徵式支援,「过往三个月私院都没有接收发烧、怀疑染疫病人,主要还是靠公院无上限收诊。」
除了隔离病牀数目不足以外,前线医生联盟主席冼建文认为,私院深切治疗配备也不容忽视,「情况稳定患者的病情一旦恶化,便可能要插喉,或使用深切治疗部的设备。」他续指,这类情况于私院并不常见,其深切治疗部未必可应付,有机会须送返公院继续治疗,无助分担公立医院的病牀压力。
观乎医管局目前约有二万八千张病牀,当中包括一千四百张隔离病牀,以及约九千张内科病牀,陈沛然认为,此情况下向私院徵用一两百张病牀,并非最优先选项,「目前内科病房的病牀使用率下跌至不足八成,有足够人手可作调配,故应首先在院内改装更多二线隔离病牀。」他续指,院内改划病牀可把运输时间及距离缩短,更谨慎地降低感染风险,尽量避免出现防疫漏洞引起疫症大爆发。
应把非紧急服务转送私院
梁子超认为,港府应从上下层分流著手,减少有待确诊的患者一人佔用隔离病房,后期确患者则可安排送往检疫设施或指定医院,务求一线隔离病牀可继续招收新症,至于公院原有的非紧急医疗服务,应更积极安排转往私院,「专科门诊有最多空间吸纳更多个案。」
为增加临时二线隔离病牀,马仲仪则建议,政府将亚洲博览馆等改建成临时医院,安排将近完成隔离的轻微患者入住,并安排少量医护人员照顾,「只要确保空气流通,不一定要负压病房规格。」
倡徵整幢医院作二线隔离
梁子超亦建议港府可参考意大利的做法,沐鸣注册将整幢复康医院转为指定医院。其实陈沛然早前亦曾向政府问及徵用整幢天水围或北大屿山医院的可能性,「二线隔离病房的设备不是最高规格,对病人和市民有一定风险,为防止交叉感染,要借牀就一定要徵用全幢医院。」他续称,若公营医疗体系内的病牀已经用尽,港府才应考虑使用其他场地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