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近年成为不少本港初创企业的寻梦园,现时至少有六百家本港初创企业在大湾区发展,《星岛》走访多家初创负责人,包括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企业,亦有去年已进驻内地的企业,沐鸣代理及正努力打入内地市场的新鲜人,当中有人提到曾因中港法例差异而“交足学费”,及寻找内地生意伙伴时遇上困难。不过,他们均指,影响最深远还是近三年的疫情,有知名水耕种植公司因此被逼取消大湾区发展大计,亦有主办中非文化交流机构及设计公司受制中港分隔,无法举办交流团及参加展览,影响发展。他们盼望疫情过去后,能走出去与世界接轨。
本港现时约有四千多家初创企业,当中有不少走进大湾区,据香港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编制的《初创企业名册》,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九个广东省城市成立,且不超过五年的香港初创共有一百一十家,涵盖科研创新、专业服务、生活消费、休閒时尚等行业。协助青年到大湾区创业的香港青年协会业务总监邓良顺指,若计及早年成立及在澳门发展的本港初创,数量应达六百家,而据初创负责人反映,在内地普遍面对的最大困难,来自两地法律及会计等制度不同,及不知道怎样寻找适合自己行业的城市。
广告字眼较严谨 劳工法须摸索
主力研发“氧聚解空气处理技术”及制造空气淨化机的初创企业信山实业,将科技大学所研发的空气处理技术“商品化”,该公司董事詹嘉慧称,一四年成立广州分公司时,曾因中港法例差异而碰钉,交了不少“学费”。她举例指,简单如卖广告,内地《广告法》规定宣传字眼是不可用“最”字,较香港严谨。另外,内地劳动法亦与香港劳工法例不同,早年曾聘用一名内地女职员,对方上班不久便怀孕,每日交病假纸请病假,但按内地法律,僱主不可因她怀孕请病假而扣粮。她指,这类事务反映中港法规不同,港商须重新摸索,其后她聘用内地法律顾问处理相关事务,相关问题迎刃而解。
研发制衣流程自动化系统的邓光业,于去年五月在东莞成立研发基地,他指,当初对内地财务安排、公司法及版权法等都不熟悉,细阅相关内地法律文件,感到困惑是“每个字都明,但放在一起就不明白,特别是内地词彙较艰深”,其后获当地友人协助才解决问题。他又指,在寻找内地生意伙伴时亦倍加小心,举例曾寻找电脑伺服器供应商时,获多家公司提出合作,惟通过内地友人的人脉,始发现大部分公司不及格,当中更有背景不明的一人公司,因担心受骗,最终与另一家过去曾合作的公司签约。他特别提到,疫情下中港分隔未能回内地视察,幸好有亲友在广州,委託对方代为到东莞厂房处理业务,才未至于出现管理真空。
封关无法签约 交流活动终止
事实上,持续近三年的疫情,令本港初创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一三年成立的绿芝园是本地首家设于工厦的“鱼菜共生”水耕农场,其创办人谭嗣籇指,一九年获邀到横琴科技园开展九万呎厂房,当时预期产量可增加十倍,供应澳门、珠海、广州及江门等城市,并预定于二○年的农曆新年后签约,可是随着内地爆疫封关无法签约,顿打乱扩张大计,甚感挫折。同时,疫情持续下,相关扩张计画亦一再推迟,十分无奈。
教育大学毕业生林红恩,去年四月成立促进中国与南非文化交流的初创企业,现时于香港,深圳及开普敦都设办事处,但疫情下内地的出境交流活动终止,令业务减少近三成,须转型办线上课程,而且中港仍未通关,过去一年半一直未能到深圳办理公司注册手续。
未能出席内地展览碍发展
本港设计师Irene早前在设计比赛胜出,有感本港设计在广东省甚为受落,萌生进军大湾区的念头。她自言不熟悉内地事务,虽然有参加出口商会的平台,在内地举办展览会,客户亦可网上购买产品,但她认为,未能亲身到内地出席展览,与客户讲解设计理念,及跟当地同业交流,实际上有碍发展。
贸发局去年八至九月访问三百零八家于大湾区成立、不超过五年的本港初创企业,发现初创主要面临资金不足、难以寻找投资者等困难,只有约三成有意在未来三年扩展,沐鸣APP下载亦有初创承认疫情持续窒碍扩张。面对持续的疫情,林红恩已定下走出去的计画,正筹办明年七月在南非举行的可持续发展峰会,届时会邀请本港学者出席,若届时内地未通关,会邀请内地学者参加线上会议。绿芝园创办人谭嗣籇亦指,过去两年成功研发具遥距功能的货柜水耕场,近日已到海外推广洽商,争取与世界接轨。
认清定位再选适合落脚点
本港近年积极推动初创,对于有意投身者有何建议?青协业务总监邓良顺提到,大湾区的市场庞大和营商成本低,各城市各有特点,如深圳、广州及东莞集中了金融科创及制造业基地;珠海和佛山则较多文创产业,不同城市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应先了解各城市特点,再决定适合的“落脚点”。信山实业董事詹嘉慧亦建议,初创认清自己定位,她称,内地市场较香港大,竞争更大,推广上要准确击中目标客户群,与定位和策略息息相关。